“老師好,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有的亮,有的暗?”“老師,星座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系嗎?”近日,在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寧工作隊鹽池縣工作組、鹽池縣文化旅游廣電局等支持下,鹽池縣第五中學、鹽池縣第五小學開設學生天文社團,吸引100多名學生參與。
去年以來,鹽池縣深挖山海優勢,積極謀劃和對接閩寧協作新內容,實現文旅資源互補、元素互通互融,開發特色旅游產品。今年3月,由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寧工作隊鹽池縣工作組支持35萬元,在寧夏率先開啟面向中小學生的“千星計劃”——天文科普課程研學游活動,持續深化兩地文旅交流、產業合作,為閩寧協作注入新內涵。
鹽池五小天文社團天文觀測實踐課。
開展天文觀測和星空旅行活動最大的需求,就是晴朗無云的天氣,鹽池縣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全年干燥少雨,平均濕度不高于40%,有著得天獨厚的天文觀測優勢,目前該區擁有寧夏地區唯一一個專業的遠程天文臺。
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天文臺除了引進國內天文科研機構和個人天文愛好者專業設備外,還開辟專門的天文科普空間,配置天文臺級的152毫米口徑復合消色差大型巡天雙筒望遠鏡,用于天文科普活動和觀星旅行活動并向公眾開放。
今年,“千星計劃”將在鹽池縣每個學校社團開展至少5次基礎線下天文科普課,同時,利用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天文臺的資源,錄制6堂多媒體線上課程,通過線上課程讓閩寧兩地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學習和互動。
“我們計劃在天文臺增設兩臺可以遠程控制拍攝的專業天文望遠鏡,讓閩寧兩地的學生能有機會使用專業的天文望遠鏡拍攝星云,星系,星團等深空天體目標,或者進行彗星,小行星搜索,變星測光等適合學生參與的專業天文科研項目,拓展學生天文科普項目的深度和專業性。”鹽池縣哈巴湖天文臺負責人劉普順介紹,通過開展“千星計劃”可發掘有潛力的天文科研和天文科普人才,為福建和寧夏開展星空旅行等項目儲備人才,同時為寧夏更好地開發星空旅行探索新路徑。(寧夏日報記者 張曉慧 文/圖片由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天文臺提供)